法國《非洲報告》雜志網站9月12日文章,原題:令人意外,中國在非洲的良好聲譽經久不衰 自5年前權威的輿論研究機構“非洲晴雨表”就非洲民眾對中國在非洲大陸的活動進行調查以來,大多數(非洲)國家對中國人的正面看法要么保持不變,要么逐漸上升。
總體而言,“調查的18個國家中,59%的人認為中國在非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大多是正面的。這是個非同尋常的數字,尤其在當今時代。數據表明,許多指責中國在非洲存在的分析人士,可能誤讀了非洲民意。盡管(西方)媒體和社交平臺似乎沒完沒了地討論“債務陷阱”、勞工輸入、新殖民主義、假冒偽劣商品等,但調查數據顯示,中國在許多非洲國家的公眾好感度仍然驚人的持久。
對美國政府和其他對華鷹派人士來說,一個重要教訓是,過去10年中他們很多時候用所謂的債務陷阱來抨擊中國的做法是否有效。研究清楚地表明,此類抨擊根本不起作用。他們真的需要找到一種新策略。對很多人來說,挑戰是超越慣常認知,不斷質疑(西方)那些“帶節奏”式敘事——此類敘事可能妨礙準確理解非洲民眾對中國在他們國家活動的感受。
相比于中國,西方為非洲做了什么?
西方為什么不像中國一樣,大量地投資當地的基礎建設和制造業呢?西方媒體自己說得很明白,因為非洲商務環境嚴峻,不宜成規模的投資。換句直白的話說就是非洲太危險了,這種投資無利可圖!
與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相比,西方的投資主要集中于自然能源開采,所獲得的利潤也是幾倍于中國在非投資利潤。仔細想想,西方在非的投資,不就是奔著高額利潤和自然資源去的! 此等“司馬昭之心”的掠奪,不僅裹上了慈善和援助的外衣,還要附加上對非洲國家內政的干預。
為什么中非友誼能取得快速而扎實的進展,因為在爾虞我詐的國際環境中,我們依然需要朋友!正如周總理所說,是因為中非友誼“目的在于尊重主權國家,發展獨立經濟,不干涉內政,不是造成依賴經濟。”